“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在行动 ——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储能师说”论坛

作者: 校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16 浏览量: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致力于“新工科”特色课程构建和“智趣”课堂打造,营造“新工科”特色办学氛围。2023年2月14日下午,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在二楼礼堂举行“‘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在行动——‘储能师说’”论坛。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奚晓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校长张志敏和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金京泽博士莅临指导。论坛由黄浦区教师大奖赛一等奖,上海市教师大奖赛二等奖获得者李悦老师主持。


    教导副主任任慧鹏老师主持微访谈环节。她与李豪、沈成凯、许逸群、顾励耘四位青年老师进行了关于“智趣”课堂的对话。李豪老师通过“思维可视化”、“情感共鸣法”、“沉浸式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沈成凯老师以“激趣·追问·探究”为主题展示《不同蔬菜中铁元素含量的比较》课堂精彩瞬间,以问题为引领,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许逸群老师以“重庆山火”为激趣点引出了研究主题“热力环流”,认知冲突的引入、精心设计的实验、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展现了教师的育人智慧;顾励耘老师提出了“问题为核心,学生为主体,评价为依据”的课堂设计原则,探索循证教育的规律。他们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展示着储能智慧,教师魅力。金京泽博士指出:通过激发学生学科兴趣,以活动为载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双新”课改有效的实践路径。针对“新工科”特色打造,他提出:一是要为“新工科”建设储存能量;二是要注意工科和理科的区别,引导学生基于学科基本原理解决问题;三是要读好书,善读书,勤思索,不能成为教书匠,而是成为精益求精的教育领域的能工巧匠。



    教导助理徐涛老师主持微论坛环节。来自崇明区崇东中学陆晶老师分享了《劳动浸润课程,实践助力成长》。通过研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体验劳动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课堂实践,做中学,学中研、研中悟,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获得了质的飞跃;团委书记、德育助理施政老师交流了《用好红色资源,让课程思政“活起来”》。他重点呈现了“15分钟红色教育圈”丰富多彩的实践路径,对未来愿景进行展望——与学校“四创四匠”新工科素养特色课程有机结合,将红色基因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伴随终身。徐涛老师从“新工科顶层设计”、“课程目标”、“开发实践”“展望思考”四个方面和老师们分享了《“新工科”特色课程创建的实践与思考》。“新工科”课程体系严谨科学的架构,丰富的实践探索,为学生素养提升和快乐成长提供了多元化平台。    

    随后,张志敏校长进行了精彩点评。他感叹到:今天真切感受到了“小课堂折射大世界”、“小青年学做大先生”——年轻人是学校的未来,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他指出:储能中学作为一所历史老校名校,如何走出因生源变化带来的困局,今天的论坛展示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通过特色课程的开设、智趣课堂的打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科学素养、实践素养、创新素养等角度诠释了“新工科”的内涵。在后续特色高中创建过程中,处理好“高原与高峰”、“底色与亮色”的关系,激励师生懂得珍惜和敬畏,通过改变、改进和不断的改善,在终身学习中成就生命的精彩。

    奚晓晶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她指出:随着信息技术浪潮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教师要打开格局,以素养和能力培养为导向,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可以从五个行动方向去回应时代挑战——对标对本;丰富课程;改革课堂;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评价。她强调:“新工科”特色高中创建,与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息息相关,改变来自信念更来自实践。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打造创新又有实效的课堂,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改革,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不能停下实践的脚步,相信在追求卓越课堂、培育“新工科”素养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更多美丽的教育风景!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