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海派文化,追忆“沪剧红色足迹” ——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和上海沪剧院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6月9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的党员们怀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来到了坐落于上海汾阳路150号的上海沪剧院,开启了一段寻访海派文化,追忆红色沪剧的学习之旅。
步入上海沪剧院,一栋充满历史气息的灰白色洋楼印入眼帘,它曾是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故居,人称“小白楼”。站在这幢始建于1919年的建筑面前,你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与光彩。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的巧夺天工令洋楼典雅而大气,将法式文艺复兴风格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步入洋楼,美轮美奂的西式水池花园和精美的旋转楼梯映入眼帘,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艺术氛围。穿越洋楼的大门,院子里的草坪和大树给人一种安静和舒适的感觉。
在洋楼的地下一楼,党员们参观了上海沪剧传习馆。这里的展示板和展示柜里充满了沪剧的历史,沪剧院的著名节目和荣誉,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在此,我们深刻感受到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承载着一段段红色历史和无数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光辉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江姐》、《红灯记》、《芦荡火种》、《星星之火》等红色题材的沪剧作品,是沪剧历史上的里程碑,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它们深情地讲述了革命历史,展现了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场面,影响了中国新世纪戏剧的创作历程,也为新时期红色题材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在交流过程中,上海沪剧院舞美党支部书记董思杰接待了储能中学党总支的党员们。董书记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沪剧院的历史变迁,以及红色题材的沪剧作品。我校党总支副书记贾琳琳也交流了学校“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的红色历史,并表达了对沪剧和红色文化的敬意。贾琳琳副书记表示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学生了解沪剧,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沪剧在红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担负起了新的文化使命,也让我们对海派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我们铭记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