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储能,梦圆敦煌
——我校两名学生获得赴敦煌考察的奖励
当这两名学生得知自己幸运地成为上博“馆藏珍品百选”活动的获奖者时,均十分讶异,称接到通知时感觉像做梦。因为胜出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首先,要在上海博物馆475件馆藏精品中选出自己最喜爱的50件文物。这是对本人文博知识的一次大检验。其次,获奖者只能是个人投票与最终公众投票结果中拟合度最高的10位参与者,此非人力,乃天助也。储能中学的两名学生能够在5725名公众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作为文博教育基地学校,包括初高三年级的学生,均热情投入,积极参与活动。这批近五百件的备选文物精选自逾百万件的馆藏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20世纪,揽金石、陶瓷、书画、工艺四大门类,梳理出了中华物质文明之发展与承继。这是一次最佳的爱国主义的洗礼!学生在逐一解读文物信息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比任何言辞都有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储能中学有585名学生参加网络投票,参与面之广,即使在全市33所基地学校中也算拔得头筹。
最为离上博最近的学校之一,储能中学自从2005年始,坚持开设拓展课《上博印象》,每周带学生到上博展厅上课。负责学校《上博印象》课程的老师则认为,两名学生的获奖乃天道酬勤。蒋飞龙同学正是本学期《上博印象》课的学员,他也是学得最认真的学生之一。一次,设计文博探究题,蒋飞龙不仅在展厅做了精彩交流,课后还提交了图文并茂的学习报告,令师生刮目相看。
百件馆藏珍品,除了观众们喜闻乐见、知晓度高的大克鼎、玉神人、粉彩蝠桃纹瓶、《高逸图》和《鸭头丸贴》之外,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4德拉克马银币、“设屏农尉章” 银印等曝光率并不很高的精品之作,也被慧眼识珠,囊入其中。此次,上博把奖励设计为敦煌考察也是别有深意的。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敦煌是艺术的殿堂,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在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衷心祝愿两名储能学子梦圆敦煌,收获多多!
摄影:潘轶群
撰稿:方莉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