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活文言诗文课
教活文言诗文课 |
---|
文言诗文多课型教法、学法——体化艺术研究 |
范维胜 宣沫 文海章 |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为什么要“活”呢?
其一,随着人教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在全国的大面积使用,我们惊奇地发现文言诗文的分量陡增,与现代文平分秋色。分量的增加必然要带来课型的改革,传统的串讲教学远不适应目前高中文言诗文教学的需要。
其二,近几年来,我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或媒体上听到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种种声音,最集中的意见是,文言诗文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读读背背,不必讲析,不必练习。似乎今天的语文教师太不聪明,放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捷径不走,偏偏“自作多情”,好为人师。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学生能背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却对其含义一窍不通。
其三,在新教材实验本使用以来,我们也听了不少教师的文言诗文教学公开课。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字音、词义和语法的关系,将活生生的文言诗文作品剥离了鲜活的血肉,剩下的只是风干的语言标本。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味。把文言诗文不当成文学作品来教学,文言诗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对学生没有任何的熏陶和浸染,学生收获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文言诗文的教学设置了这么几种课型。
1.诵读课:以师生诵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做到老师范读,学生仿读;教师范背,学生齐背。要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底蕴,如《谏太宗十思疏》、《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鉴赏课:以鉴赏为主要内容来安排的课型。可以围绕文本形象,赏技巧,赏典故,赏节律,赏语言,赏情感,如《滕王阁序》、《蜀相》等。
3.活动课:以学生的课本剧活动为主线来安排课堂结构。让学生先读懂课文,编写剧本,再分不同的小组按不同的角色来演剧本,在演剧中感受人物形象,体味人物心理,揣度人物情感,把握语言个性,如《孔雀东南飞》、《鸿门宴》等。
4.探究课:以文本中的某一教学内容的掘深、拓展、引申探究来安排教学,既可让学生反复研讨文本,探究未知领域,也可让学生搜集与该文相关的资料加以研究学习,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拓宽视野,存贮底蕴,如《琵琶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5.积累课:以知识积累为主要教学内容来安排教学的课型。在文言诗文教学中增加背诵量,除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内容外,再增加一些课外背诵,或整篇,或警句。再者整理文言诗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的句式,掌握文句翻译的方法,如《伶官传序》、《游褒禅山记》、《愚溪诗序》等。
6.习题课:以单元检测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的课型。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字词的知识以客观题为主,句篇的内容以主观题为主,课内的知识占60%,课外的知识占40%。这一课型的设计目的在于巩固、历练、习得。
需要强调的是,文言诗文某一课以一种课型为主来学习,某一课的几个课时也许安排几种课型,不强求一律,这其实也是“活”的表现。例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诵读积累课,第二课时为掘深探究课,第三课时为拓展研究课。为了使读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作一简单的描述。
1.诵读积累主要是要求学生朗读全篇,背诵第二段,积累文中古今异义的词(如“突出、当心、整顿、秋月春风、阿姨、弟、颜色、老大、向前”等)。
2.掘深探究主要是针对文本展开研究。我们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研究:①白居易是一个封建官员,他为何为沦落江湖的琵琶女而泪湿青衫?即解读江州司马泪。②人常说:言为心声。琵琶乐曲其实就是琵琶女的语言符号。你能读懂诗中描写的琵琶声吗?即解读琵琶女的琵琶声。③清代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看浔阳江的夜景表达出的情意是什么?即解读浔阳江夜景。(限于篇幅,具体的解读研究内容略去。解读结论为:①江州司马泪——同是天涯沦落人;②琵琶女的琵琶——说尽心中无限事;③浔阳江夜景——一枝一叶总关情。)
3.拓展研究主要是引向课外。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让学生将《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与《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描写作比较;二是围绕浔阳江夜景中的一个“月”的意象,让学生写作,题目如下:“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可表团圆,可抒思念,可叹离愁,可托恋情……请你以“月”为话题,从你能接触的古诗词中爬罗剔抉,撷取材料,连缀成文,题目自拟,主旨自定,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从学生的作文题目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视野宽了,积淀厚了,如《月亮代表谁的心》、《读月》、《月之韵》、《望月曲》、《带露荷香盼月圆》、《属于自己的月亮》等。
通过文言诗文多课型教学探索的尝试,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大大增加了,阅读文言诗文的能力明显提高了。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读”,阅读的速度快了,朗读的句读读准了,朗读的节律合拍了,背诵的情感真挚了。不少同学无需工具书,浅显的文言诗文能读懂了。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教法、学法的一体化,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使这一实验日臻完美。
来源:语文天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