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讨论稿)

作者: 上海市储能中学 发布时间:2007-10-10 浏览量:

上海市储能中学语文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讨论稿)

2007学年度——2009学年度)

0.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依托,以市教委颁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抓手,坚持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建新型绿色学校”的办学思想,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团结合作,不断学习,加强教学科研,投身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语文教师队伍。

1.师德修养方面

组内每个教师都能以“德乃立身之本”、“高尚的师德乃为师之本”激励自己,具有健康的人品人格和坚实的学业知识;都能认真履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守则》,凝聚在“和谐、求实、创新、进取”的工作氛围之中,展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想境界,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2.教学思想方面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积极探索和实施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使之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正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和创造宽松的环境。

3.教学实践方面

3.1.课程开发

3.1.1基础课

严格执行《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坚持走“培养习惯、打好基础、重视积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传授学法”的语文教学之路。不盲从、不迎合、不媚俗,不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偏离语文教学的底线,保持汉民族语言文学的自我和本色。努力按各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瞄准中、高考目标,挖掘潜力,充实、完善基础课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语文水平。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A.起始年级重在“夯实基础”,着力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之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在现有基础课教材的基础上,对“正确地书写汉字”、“准确地理解词义”、“顺畅地表情达意”这三个方面要增添一定的训练时间和相应的补充性训练材料,其训练材料要“少而精”,不仅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还要具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如口语的、书面的),并在训练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B.中高年级重在“巩固提高”,着力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巩固与再提高。在现有基础课教材的基础上,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文章主旨的把握”、“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古诗文的阅读”这四个方面要增添一定的训练时间和相应的补充性阅读材料,其训练材料不仅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还要具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如口语的、书面的),并在训练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C.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积极进取,力争在初中年级基础课的“阅读与写作”、高中年级基础课的“文言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上创设鲜明特色,打造品牌。

3.1.2拓展课

根据各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加强备课组活动的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潜力和智慧,分三个层次开设语文学科拓展课,并先行完成《趣味汉字》、《经典常谈》、《言语交际》、《中国传统文化》、《汉语速记》5门课程的教材的编撰,争取形成完中拓展课程校本化的鲜明特色。

A.积累、识记类

将现有基础课难以全力展开然又与其关系密切、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以情趣盎然、自然活泼的形式整合,向学生展示。总体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此为基础课的补充,拟在初高中起始年级开设。具体课程如《快乐作文》、《趣味汉字》、《趣味汉语》等等。

B.理解、感悟类

将现有基础课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知识及其能力,付诸于实践,引向运用层面,以情趣盎然、自然活泼的形式整合,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总体教学目标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此为基础课的延伸,拟在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开设。具体课程如《精彩阅读》、《美文赏析》、《经典常谈》等等。

C.继承、创新、发展类

将现有基础课涉及到的古今中外文学文化知识和现象,特别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和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以专题的形式整合,向学生推介,与学生共同鉴赏品评,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传承文化,懂得历史,关注社会。总体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为基础课的提高。拟在初中二、三年级和高中二、三年级开设。具体课程如《名著鉴赏》、《中国传统文化》、《言语交际》等等。

3.1.3研究课

3.1.3.1我们的认识

研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功能型课程”,其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它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它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程。我们认为,在中学,特别是普通完中开设这样的课程,其本身就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

这种课程十分强调直接经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要求综合运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并以此获取结论。由于在研究型课程中学生研究的问题一般都是学生自主关心的问题,往往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即使是在教师专业范围内的,也可能是他平时一般不太关心和不太留意的部分。因此,作为一个已基本习惯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学的教师,就必须特别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应该全身心投入。

具体说来,就是一要有进取心,二要有责任心。要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扬团队精神,提倡合作。要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自己先要学会合作。在研究型课程中,围绕问题的探究,教师指导的内容一般都要涉及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各种学科的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等方面,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一人独立完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自觉转变工作方式,与其他教师建立密切联系,由个体走向合作,从分散走向联合,从仅关注本学科知识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3.1.3.2我们的设想

一、对所指导的课题,从选题、开题,直至结题,整个过程都要专心研究、精心策划、用心考虑、细心安排。

二、在选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学识水平和兴趣指向,要具有针对性,即课题的选择、研究的内容以及方法、步骤与要求等等,都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切合实际,重视扬长避短,以“近、易、小”的平面展开。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操作作用。开始起步时,教师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流程,强调课题组成员人人动手,重在参与。教师要首先示范操作,演示研究活动的基本过程,然后与学生一起拟定较详细的工作计划,讨论和落实每个同学的具体任务,定内容,定时间,定活动范围,积极引领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着重使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步骤,学习如何去进行社会调查,懂得怎样去收集素材、查找资料,从而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动手能力。

四、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应持有一种尊重科学、尊重学生,师生互动、能者为师、教学相长的态度。

五、本课程拟在初高中三年级开设。

开始起步时,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出一些选题,在学生中逐一作简要介绍,供学生选择。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教师进入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指导。课程考核的结果是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具体课程如《XX作家作品研究》《网络语言与社会生活》《上海方言词语例释》等等。

4.教研组建设方面

4.1教师

经学习和实践,能胜任完中语文学科的全程教学。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校际交流活动,了解最新教学动态,全面落实课改的各项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中青年教师,除了常规性的业务培训进修和必要的教学教育理论学习,还必须每年认真读几本专业书:要练好内功,夯实基础。

青年教师能勇挑重担,良性竞争,脱颖而出。三年内,争取教研组中校内名师的比率高于三分之一,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在区内有一定影响的质量较高的语文教师队伍。

4.2教研组

始终把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放在教研组各项工作的首位。

要打造为一个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集体,进而构筑一种学习、实践、学习、科研的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创设一个个人业务功底扎实、能稳固站立讲台,可持续发展和学校整体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双赢”的语文教学新天地。

逐步形成和完善一套对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考核的标准和机制。

逐步建立和完善从初预年级到高三年级的语文基础课检测考核的试题库。

逐步形成和完善并认真实施具有语文教研组特色的校本研修计划方案。保证教研组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创建学校优秀教研组。

5.常规管理方面

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常规》的有关规定有序进行教学和管理,特别强调,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认真落实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5.1 备课

5.1.1 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任课教师要按时参加备课组活动。

5.1.2 开学伊始,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应认真学习讨论,熟悉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了解所任教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借鉴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大家集思广益,由备课组长执笔,拟定统一而明确的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确定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基本作业和测验、考试安排。各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写好既有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完整教案。

5.1.3 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后,在每两周一次定时的备课活动中,各备课组要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该阶段的教学情况,着重备教法,采用“主讲人”的形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探讨和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消除各任课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统一备课组的教学进度,充分体现“目的明,容量大,方法活,手段新”的教学要求。

5.2 上课

5.2.1 预备铃响动身,正式铃响必须进教室。准时下课不拖堂。

5.2.2 说普通话,用语规范、准确。杜绝知识性错误。板书清楚,有条理。

5.2.3 教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文明提问,正确评价。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构筑“师生互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5.2.4 严格按备课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因人施教和分层教学。

5.2.5 重视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尝试诸如“激趣设疑、独立研读、自行评析”等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着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

5.2.6 重视德育渗透,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粹,寓政治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5.2.7 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2.8 重视调查研究,形成和完善教学反馈机制,不断总结教和学的得与失,认真写好“教后记”。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