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学年我校信息技术课过程评价工作汇报

作者: 上海市储能中学 发布时间:2006-09-21 浏览量:

口头评价与上机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性评价质量的尝试

2005学年我校信息技术课过程评价工作汇报

六十二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2006.6.24.

 

一、  问题的提出

过程性评价是市信息科技教研室贯彻二期课改精神的一项重要的新举措。实施中,我们体会到,搞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化的发展、推动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文化、信息能力、信息技能的综合信息素质培养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打分有的宽有的严,标准不一致;甚至较好的与较差的学生成绩“倒挂”。这些情况如果不设法纠正,势必影响过程性评价的公正性,挫伤学生对评价的信任度和积极性。这些问题能否处理好,是提高过程性评价实施质量的关键之一。

通过一年的尝试,我们感到:这些问题能否处理好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口头评价与上机评价相结合,是处理好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

二、  试评、口头评价、上机评价相结合

在实施中,我们大体把一学年划分为评价标准的认知阶段、应用阶段、内化阶段,对应地,采用试评、口头评价、上机评价三种评价形式。

1、认知阶段:这一阶段大致2-3月,目标是熟悉和理解一级指标,能按标准评价自己和组员的表现。

结合一次小型的阶段活动,按八条一级指标进行“试评(评价结果从数据库中清除)”:小组内口头评议,班内交流,教师评点,然后上机操作。

2应用阶段:跨度若干月,目标是:学生由按照评价标准评判其表现,过渡到应用评价标准指导其行为,使评价标准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结合阶段活动,按评价表(如图)进行“口头评价”,评价表由小组保留。并进行适当的评价交流。

3、内化阶段:至学期结束,目标是使评价标准最终融入到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中,成为其优良素质的组成部分。

在本阶段内结合活动项目或阶段的进程,进行上机评价。

三、  如何提高过程评价的实施质量

1.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希望学生评价的公正,先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作出公正的评价。“试评”和“口头评价”的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知道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二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获得进步机会。当然,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第三,就是通过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公正评价的参考坐标,缩短评价宽严之间的差距。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可以以平等的角色参与一些评价活动,也可以就某些典型对象或事例进行班内讲评,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就某些个案进行讨论,等等。总之,有了交流,共识才得以形成;有了参考,“公正”才得以定位。

还有,通过评价的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团队活动中,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展示,如何正确评价同伴、交换意见,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素养。

再有,某个班级或年级,评价分数整体偏高或整体偏低,实际上还是一个宏观上的公正问题。通过上述方式,也是可以进行适当调控的。

2、发挥评价的教育性

过程评价的标准,涵盖了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信息素质的基本内容。过程评价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这些标准,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观念和行为模式。正是出于这一认识,我们设计了 “试评”、“口头评价”,作为上机评价的补充和配合。我们在开学初,宣讲过程评价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把八条一级指标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二级指标附在一级指标之后作为注释以丰满一级指标的内涵。日常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经常引用标准进行评点,注意发掘、鼓励体现标准的学生和事例;用心营造、培育遵循评价标准的良好氛围和风气,等等。初看之下有些烦琐,但正是在这有虚有实,有节奏有变化的重复之中,评价标准得到了反复的宣讲和运用、使学生逐步完成了从不知到知、从了解到理解、从认知到认同、从外在模仿到内化迁移的逐步演进过程。

总之,过程性评价的根本意义,存在于“过程”之中。要重视“过程”的设计和操作。“烦琐”是不能回避的,因为非如此,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非如此,就不能充分发挥过程评价的教育作用。

3、关注评价的个性化

以往评价时,发现学生打出的分数总是缺乏个性:好的学生8项指标一律10分,差的就是一律5分,等等。这种千人一面的评价既缺乏亲和力,难以引发学生的热情,也缺乏针对性,难以促进学生的转化。

我们在评价时,注意动员学生自我展示,相互发掘每位学生的能力特长、作风亮点、进步事例、优秀作品等,按一级指标归类,然后进行评分,这样个性化的评分就有了依据。当然也包括缺点和失误。

八条一级指标中,有些学生早已熟知,自然比较重视,有些较为生疏,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信息规范等,容易被疏略。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评分往往偏重于某些侧面如遵守纪律、成绩优良而凭印象打分。这是造成评价缺乏个性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教师要多加引导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不了解、不重视的标准(一级指标或二级指标)要多引用、多评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差生”,全面的观察、中肯的评价尤其重要,既不能锁定成见,也不能以偏概全。由于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特点,许多“差生”一些往昔不为人知的闪光之处会有机会展现,有时是时隐时现、稍纵即逝,教师如缺乏爱心则难以体察,不具慧眼就无从捕捉。如果说转变“差生”有“诀窍”的话,发掘其个性中的闪光点、提升其自信心、诱发其上进心,恐怕是唯一的选项。

四、结语

正是在组织学生学习标准、讨论标准、试评、口头评价、自评、互评的活动演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评价标准逐步为学生所理解、认同、内化、进而成为自身素质的组成部分,从而显示了过程评价的教育作用。过程评价的推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好的推动和导向作用;为教师在二期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实践拓展了空间、开拓了思路,搭建了一个富有潜力的崭新平台。当然,要达成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局限于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满足于取得过程评价的结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才能确保过程评价的有效运行,也才能使过程评价潜在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