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课程,探索特色课程建设之路

作者: 黄玉霞  发布时间:2021-11-11 浏览量:

2021年11月10日中午,“飞YOUNG”青年教师工作室进行了跨学科,项目式校本课程专题研讨。工作室主持人黄玉霞老师首先对五位青年教师新设立的拓展型(选修)课程作了简要介绍,五位老师依次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后的思考。

已有一年多相关课程经验的蒋嘉顺老师首先对他的乐高机器人课程作了展示,他从课程简介,教育方法,思维培养和预期成果四部分来展现他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展望。他的课程寓教于乐,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他也寄望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参加一些市区级的竞赛。

张子越老师通过将学生熟悉的试题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对比,让老师们对他的数学建模这一课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从数学中认识生活。虽然是本学期新开设的课程,但是他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入TI图形计算器的使用,并根据同时期学生数学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接着,高佩怡老师向同伴们分享了她本学开设的《材料化学入门课程》,虽然教学对象是没有化学基础的初二年级学生,不过高老师的课程贴近生活,通过熟悉的事例、直观的现象观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他也计划与“城市之星”的丁春艳老师,设计组织参观上海博物馆,寻找先人利用的与材料化学有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沈成凯老师的《吃定化学,铺垫素养》这一课程灵感来源于生活,以学生平时常见的食物为载体,与化学、生物知识进行过渡与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为认识物质世界开启一扇引导的大门。

朱怡雯老师的《植物克隆》课程看似高深莫测,但她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门十分接地气的课程,课程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简单了解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并在动手体验中,获得初步的栽培繁殖技能。此外,她结合所授预备年级思维特点,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养成一种辩证思维的方式,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虽然时间有限,但每位老师用心准备的发言都获得了所有飞young青年教师的阵阵掌声。会议最后,李校长提醒所有飞young青年不要只做一个教书匠,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好储能未来的接班人,并鼓励大家在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继续前行!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