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校史馆感悟
周五第三节课下课时,老师突然宣布说要到南校参观校史。同学们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一个个你一句我一句。“能看到八大烈士了!”“储能中学可是整整创办了75年了呢!”“……”
老师带我们列队来到了南校,一进校门,就能看到一面蓝色的墙上写着“知行精进,储能效实。”这八个大字。提醒着我们,出了校门也要笃行着学生的本分。到了二楼,我们在校史馆门前静候着,可这依然抵挡不住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有的趴在墙上边写边听,有的则悄声讨论着有关校史的内容。楼道里是笔的沙沙声和几句细语。轮到我们进入校史馆了,你会感到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紧张感和严肃感。同学们看着墙上的文字、图画,默默记录着,聆听着……储能,这所学校,这革命的摇篮,是如何艰难的从抗日时期一步一步到现在的?1938年,日机轰炸宁波,效实中学的老师为了保护学生选择来到上海避难,校长冯度先生在工商业者支持下开办了效实分校。1941年12月,由分校教师继续办学,改名为储能——储能的校名出自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效实储能”。这一步可谓是一大步。
紧接着,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战火肆无忌惮的在到处燃烧起来,储能先后有四十名师生奔赴革命根据地,在战斗中其中8名烈士壮烈牺牲。在他们的感召下,地下党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组织领导学生与国民党开展斗争,组成了“一六”学会。当时储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校外是国统区,校内是解放区”,体现了储能人高涨的爱国热情。当时的战火,却影响不了学校的教育,办学思想清正。叶老和王元化,马飞海一样,曾是储能杰出的校友。叶圣陶是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还有鲁迅的弟弟——周建人。他也曾任教于储能,赠于了我校十分珍贵的书籍。这些知识也始终留在了校园里,一代又一代。看着校史馆里的一笔一划,我心中在澎湃,在呼啸!
这些,是属于我们储能学子,储能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提醒着人们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