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师情

作者: 上海市储能中学 发布时间:2006-12-19 浏览量:

高一年级校本德育课程宣讲材料之五

             校史教育                          师恩·师情

                                          ——记储能中学教师风采

灿烂的银河,由一颗颗小小的星星构成;辽阔的大海,有一滴滴不起眼的水滴汇成;恢弘的乐章,由一串串平凡的音符谱成。

在储能中学63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闪耀光芒的成就无疑都是由教师们温暖地关怀,默默地关注和辛勤地付出所凝结成的。

在解放前,当储能中学还只是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时,当它还只是一座校门陷在弄堂里,毫不起眼的中学时,它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教风严谨,亲切和蔼的教师们。他们用他们的爱与奉献精神在那特殊的年代里给了学生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教会了学生辨别真相。认清是非的能力,也教会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正直做人报效祖国。

在那时,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期间,到处人心惶惶。但在储能中学,那些灵魂工程师却冒着风险,让他们的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也学会了认清真相的能力。使得储能中学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红色堡垒。

曹玫玖——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两堂课是在储能中学学习的。第一堂课是她在初二时,语师王少华教授的一堂课。她回忆到“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正是日寇猖狂践踏我国领土,民众思想混乱之际。老师上课时不理睬日伪编写的教科书,而用他自己编印的讲义教材,那教材篇章不多却内容丰富,包含多种体裁,主题是爱国主义和人生哲理教育。他既教给我们语文知识,又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善于辨别大是大非,做一个爱国的正直的人。所以深得同学们的爱戴,因而课堂纪律特别好。其中,使我受用终生,最深刻最难忘的一课正是老师讲授鲁迅的一篇课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记得老师朗读课文,在简要解释全文内容大意之后,就引导大家了解鲁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和他笔下的三种人的典型性格,分析文章所抨击的社会时弊是什么,指出鲁迅文章旨在唤起民众的觉醒,从书本到社会,让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三种人。老师还抒发自己对战争前景的估计,指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人民,鼓励我们树立必胜信念,使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与希望,明白了自己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堂课是楼适夷老师上的日文课。当时日寇占领上海,规定日文为必修课。同学们因痛恨日本的侵略,自然的反对奴化教育,都不愿意上日文课。甚至于对教日文的老师另眼相看,采取了消极抵制的态度,每逢日语课不是旷课便是高声讲话。楼适夷老师见此状,既不生气也不责难同学,他逢课必到,认真教书,渐渐让我们觉得楼老师很好,不应该让他为难,以后,课堂秩序虽然好转,但我们仍心不在焉,总觉得读日文有一股别扭劲。

有一次。楼老师对我们说,他理解同学们反对奴化教育的心情,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学一门外国语,日语和英语同样都是掌握科学知识的工具,他说,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主人,多学些知识对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会有好处的。他劝同学应该把眼光放的远些,切莫再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楼老师深情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年青人的爱国心,我们听了,若有所悟,才发觉自己原来的想法太幼稚了!可惜这时已浪费了近半个学期,以后,楼老师离开了储能,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聆听楼老师讲课了。”曹玫玖老师惋惜地感叹道。

师恩永存。在新储能,师恩,师情也温暖地涌动着,点缀着校园生活中的美好。

在此向全校的教师们道一声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高一(5)班

                                         刘佳琛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