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用典,传承文化

作者: 上海市储能中学 发布时间:2019-05-21 浏览量:

 

 围绕我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我们初一年级开展了“学典用典,做新时代好少年”的主题系列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起“学典用典”对当代学生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们班结合阅读特色班创建,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实践各种典故。

        我们在阅读中学典。通过“宋词集萃”、“走进宋词”等专题学习,跨越时间,感受到苏轼的雄心壮志,嗅到了仲夏时节的落花香;在柳永笔下的春色中,似乎看到了他对美好目标不懈追求的身影;在李之仪涓涓江水中,倒映出的分明是思念中的亲人;在李清照的对话中,那少女对春天、对自己青春年华的珍惜。

        我们在实践中学典。这期黑板报上,钉着三副诗歌贴画。这是由我班同学自主参与,动手实践制作的DIY小作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一个字的粘贴,都饱含了同学对母亲的深情,对家国情怀感悟。

        我们在吟唱中用典。利用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诗词典故。“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老夫聊发少年狂……”无需多么华丽的伴奏曲,同学们清清嗓子就来一曲,当然,一曲之后脸总是害羞得红了起来。在同学们的节奏曲调中,那些平平的文字似乎就像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只要闭上眼,仿佛自己就站在沙场。

         我们在创作中用典。在与诗词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开始提起了笔,在白纸上写下一笔一划,创作有自己特色的诗词。朱燕华同学笔下的《江城子·昭君出塞》尤为出色:“昭君出塞几时归,山巍巍,云苍苍。蛮荒绝域,长梦不愿醒。为保江山随匈奴,嫁单于,献一生。美貌终究归他乡,闻塞外,春芬芳。红颜薄命,谁愿做新娘?宫内早已无音讯,君轻颜,王重权。”让我们似乎穿越历史,眼见那远赴塞外的奇女子牺牲自我,换来了国家民族的安定。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国情,为我们铸造了许许多多的典故。通过以典喻理,援古喻今,学典用典的过程,既让熟知的典故变得别有意味,更让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微信图片_20190521131222.jpg

微信图片_20190521141450.jpg

微信图片_20190521131842.jpg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