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时代》年度人物 网民正在改变世界

作者: 上海市储能中学 发布时间:2006-12-19 浏览量:

当选《时代》年度人物 网民正在改变世界
2006-12-19
毕舸
    2006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一个大写的“YOU”,即数量正在急剧增长的社会群体——网民。《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今年的年度人物将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

    看完这则报道,我想借用一位网友的话——“我”终于上了“时代”,一个曾经被慨叹在电子化时代成为碎片的“我”,终于成为这个网络时代的独特象征,一介草民拥有了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身份,并且被“我们”所郑重记录。

    尽管伟人们曾经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创造了历史”,但在中国的传统历史观中,人,尤其是一个普通人,从来都被当作某种符号化的集体记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血与火,它当然是在对人民英雄表示感谢,其中个体几乎完全被群体统一化、格式化。在天安门广场仰望纪念碑,我们看到的是伟大、是光荣,是某种精神的表征。这种伟大里稍微有些遗憾,因为我们的视野中仍然是群雕,而不是个体对个体的思维驻留。

    “我”在中国史册中仿佛沧海一粟,在时光荏苒中总像个匆匆过客稍纵即逝。虽然,也有许多传奇英雄流芳百世,但更多看似卑微的“我”,却默默沉没于历史的翻阅中。即使是孟姜女,也是以一个无比悲怆的嘶喊与哭诉,才留下了灰色而哀愁的背影。

    从小写甚至被抹杀的“我”,到真正耸立起来的“我”,路途是那么遥远。在人命关天的重大事件中,一个个“我”也仿佛不会思考的苇草,被割倒了,然后再顽强地生长起来,重新被割倒。比如,那些此起彼伏的矿难,被永远压抑在黑土地下面的,是一张张黝黑的、我们再也无法看见的面孔。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我们似乎也不关注他们是谁,他们的离开,仿佛让这个世界无动于衷。

    其实,按照中国的认知文化,在网络的虚拟二元空间,在上面写博客、留言、跟帖乃至“潜水”的,又何尝不是默默无闻之辈。有网友戏谑地说:“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种自我矮化的姿态,我们当然可以视为脱离社会秩序管制后的某种放纵,但其中浸淫的“我不过是个无人注意的平凡者”思维,正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中,把人更多地当作工具理性的一部分,而非价值理性主体的延续。

    有人曾经比较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不同,认为西方哲学建立在将人与自然界分离的基础上,西方人从此拥有了认识自我、追求个性发展的理想基础。而中国哲学建立在将人与禽兽区别开来的起点上,中国人于是被压制七情六欲、追求所谓“高尚人性”的伦理道德所捆绑。两种哲学最大的差异在于,西方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将个体的大我放置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而中国哲学更信奉以政治伦理为框架的孔儒理学,把“我”的生存空间压缩至几近于无。

    在美国的《时代》周刊上,我们不只一次看到群体人物当选年度人物。1966年,25岁以下一代当选;1975年,美国妇女当选。今年,则是更为普通的一个群体——遍及全球的普通网民。这说明,网络正从幕后走向前台,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每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我”,正在推动时代与社会的进步。

    当然,美国一本杂志的评选活动,也许无关紧要,但其所宣称的“网络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改变了改变世界的方式”,却揭示了每一个小我、每一个“网民”不容忽视的力量。

    目前,中国有近1.3亿网民,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中。一方面,他们正在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为“时代”英雄;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尚须改善和提升。让每一个“小我”真正成为社会主角,让网络的力量真正影响时代,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同时也是网络管理者所必须思考的。

关闭当前页面